深圳小產權房拆遷有的賠償嗎,真實案例告訴您
更新時間:2020.07.02 17:26 作者:handler
改革開放后的深圳,大量房屋建成出售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房屋類型的逐漸復雜多樣化,除了接受度最高的商品房或是部分工薪階層居住的經濟適用房,價格低廉的小產權房開始成為深圳的“特產”和“潮流”。
然而,小產權房自興起后,除了價格和限購限貸政策上的明顯優(yōu)勢,產權和房屋糾紛也慢慢發(fā)展成群眾普遍關心的重點-小產權房會輕易被拆遷嗎?拆遷后有補償嗎?標準如何制定的?有實例證明嗎?
老話都說,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平白掉餡餅。今天,我們就從深圳幾起實際案例中來了解一下小產權房的拆遷補償政策和標準。
首先,是去年一起知名度較高,補償標準補助都非常可觀的沙井小產權拆遷賠償具體明細-房主的小產權房所在的深圳沙井沙四,因為項目建筑需要拆遷面積約21萬左右平方米的土地。而拆遷后的補償方案不僅一方面涉及了物業(yè)置換,臨時安置補助費等,各種補助方式或補償標準也都定在了正常且令人心安的標準內,另一方面,房主甚至還在小產權房拆遷后額外得到了一套商品房的補助,搖身一變,成了真正的深圳人!
其次,就是2017年中深圳最早最大的城中村之一白石洲的舊改拆遷,拆遷后的補償標準和方式根據(jù)不同類型的房主或房屋類型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劃分-若屬于外來人員建房或購買房屋,不區(qū)分首層二層,拆遷比例是1:1,要求每棟480平米內選住宅,其余選公寓;若是屬于建成30年以上的單層或磚瓦房的老祖屋,拆遷比例則為1:3.5,可選住宅或公寓。其中,首層面積的60%可以選擇1:1的集中商業(yè)或辦公樓,也可以選擇1:1.2的商務公寓,另外40%及二層以上拆遷比例則為1:1.03,現(xiàn)狀每棟480平米內選住宅,其余選公寓。
白石洲和沙井街道的舊改拆遷,可以是在深圳比較具有代表性且全面性的案例。在這些被拆遷的小產權房聚集地,不僅沒有強制拆遷并不予補償?shù)那闆r發(fā)生,甚至還在后續(xù)的賠償工作上有著非常明確細致且不菲的標準。同時,另一方面,深圳今年年初新出臺的法律條規(guī)中,包括雙向補償,擴大補償標準,提高補償金額-拆遷過渡期安置費、宅基地、配套設施、租賃費等,以及貨幣補償和等價置換多樣化補償方式的可供選擇,補償范圍擴大下補償金額計算方法的重置,也都為小產權房拆遷后的補償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法律保護。